帐号   
密码
首页 协会简介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科技进步奖 技术交流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公示公告: 湖南省建筑防水网欢迎您!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近期工作
其他报道
其他报道 您当前位置所在:首页 > 新闻中心 > 其他报道  
统筹城乡建设 打造绿色家园——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纪实
2013/10/24 8:58:35   【字体:

金秋十月,走入湘潭,一幅幅崭新、壮美的画卷映入眼帘:

  沿江大道、九华大道、河东大道、芙蓉大道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构成了色彩厚重的油画,白石公园、湖湘公园、和平公园、雨湖公园宛如浑然天成的素描,新火车站、万楼、规划展示馆和博物馆等崭新的标志性建筑点缀……处处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巨变,彰显了今日湘潭的风采。

  滔滔不息的湘江流水,见证了这千年古城的变迁,她哺育了302万勤劳勇敢的湘潭人。如今,湘潭的城市建设者们又用智慧的双手,托起了这座绿色的现代新城跨步前行,谱写了莲城今日的灿烂和辉煌。这一切日新月异的变化,无不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以及300余万湘潭人民的才智和汗水。

  近年来,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绿色湖南”号召,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目标,始终把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绿色崛起的强大引擎,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机遇,以“两个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打造富裕湘潭、宜居湘潭、文化湘潭、法制湘潭,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统筹发展,城乡建设谱新章

  科学谋划是规划和引领城市发展的灵魂与先导,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基础。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一直十分注重充分发挥项目规划、建设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始终把规划贯穿于城市建设之中,加快完善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构建和谐共进的城乡统筹大局。现已完成了《长株潭城市群湘潭市域规划(2008—2020年)》、《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湘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总体实施方案(2012—2020年)》。针对10多个重点镇和100个重点村进行规划编制,并着手启动了特色镇建设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制订特色镇建设政策体系。

  在规划引领下,五年来,湘潭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50多亿元,村镇建设投资40多亿元,城镇化率稳固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的水平。新、扩建城市主干道50多条,提质改造480多条背街小巷,硬化乡村道路5500公里,形成了纵横贯通、干专相连、集疏成网的道路系统。通过持续多年加大建设力度,全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4平方米,城乡道路畅通率达100%,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通道,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村镇面貌,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镇、生态镇和示范村,逐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四级布局、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格局。

  北进中强,中心城区变新貌

  按照城市建设“北进中强”的总体要求(“北进”即向北对接长沙,实现融城发展。“中强”即完善城市中心区配套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功能和高效运转能力。重点是对河东中心区进行功能完善,对河西旧城区进行改造提升),湘潭市以中心城区带动发展战略为指引,拉开了新一轮的新区建设、扩容提质和老区改造同步推进的序幕。近年来,城市建设重点推动九华、昭山、天易、岳塘新城、万楼片区等新区开发建设,带动全市新一轮跨越发展。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76平方公里扩展到8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80平方公里扩展到675平方公里,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扩张了城市规模。

  在新区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老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也同步加快。几年来,分布在老区城郊结合部的宝庆路、涟水大道、新马路、建设北路延长线、迅达大道等拓宽改造全部完成,城郊区域面貌翻新。窑湾、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万楼新城建设拉开大幕,湘潭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随着这些项目的保护和开发逐渐展现于市民眼前。污水管网设施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约190公里,完成投资约4亿元,其中湘潭市区建设管网约90公里,完成投资1亿余元。湘江风光带建设徐徐推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筹管理,分段实施”的原则,自2010年下半年开工以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全部完成昭山和近郊段,以及河东中心城区段风光带,其余各段均已开始施工。到2015年,湘潭将完成二大桥上游的风光带建设,与株洲对接;2020年将全面完成市域内建设任务,届时,一条集防洪带、交通带、景观带、文化带、经济带“五带合一”的湘江风光带将展示在世人面前。近年来,“中强”战略的大手笔还显著体现于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和推进中心城区市政建设,加快了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功能的提升。

  2012年,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重点推进中心城区“五改”工程建设,涉及6条破损严重道路改造、9条主次干道改造、25条杆线入地改造、36条人行道改造、206条背街小巷改造,一次性拉开提质改造帷幕,年内全部完成提质改造任务,成为近年来湘潭市城市建设和改造浓墨重彩的一笔。2013年,市政府再次安排中心城区专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明确了6个方面51个项目的任务,总投资174亿元,其中21个项目将于年内完成任务,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

  湘潭市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提高了城市功能,改变了城区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湘潭的市容市貌,正在焕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精细管理,市政维护上台阶

  随着湘潭这座城市的发展,市政设施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维管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城市品位的提高、档次的升级,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都给市政设施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这一形势,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观念,开拓思路,重点启动和实施了“市政维护精细化行动”,从计划制定、责任落实、市政巡查、施工作业、监督管理、竣工验收、考核评价、设备管理等八个方面,自加压力,精益求精,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程序、责任分工、人员配备、工艺要求,完善了从计划到考评的全过程闭合监管、评价,力求更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建设市民满意市政和阳光市政。

  在精细化理念指导下,湘潭市市政维护工作一方面大力改进养护作业模式,更注重细节,更讲求规范,更突出主动,有效推进了预防性养护和规范化施工。针对每年约117公里主次干道、100万平方米人行道的养护任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责任内范围内的主次干道进行动态摸查,分类造册,确保了养护计划的针对性;加强了工时的灵活性,实行夜间施工、错峰施工,将养护作业对老百姓出行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强化施工的时效性,按照“快进快出、优质高效”的要求,力求道路修补工作量的最大化、修补效率的最高化、修补质量的最优化。针对每年约300余公里排水管网的养护任务,坚持每日巡查全覆盖,加大急需改造地段的排水设施局部改造,有效地预防了城市内涝的严重化。针对城区4座桥梁的日常养护,实行了“责任领导、专技人员、养护工人”的“三个一”机制,及时做好桥面坑洞、护栏、伸缩缝、斜拉索等设施维修,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

  另一方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标准,对下水、井盖等市政设施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下水设施排涝治理上,针对城区尤其是老城区一些老旧的塌方地段增设了管道和雨水井、检查井,每年都实施易堵易涝点的排查登记,及时更新数据库,提升防内涝的质量和效率。吸取其他地方出现的下水井伤人事故经验,湘潭市完善井盖板管理,针对井盖设施破损、缺失、沉陷等顽疾,尝试开展了下水井盖与道路无高差对接专项改造,目前已实施对接改造450多处,今年还重点开展了下水检查井防坠网安装工作,目前已安装4500余处。

  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引下,湘潭市市政维护改革创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利民、惠民、造福市民。城市市政设施正在以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断带给莲城市民惊喜,改变着人们的出行环境,改变着人们的居住环境。

  生态先行,绿色建筑展风采

  “十二五”时期是湘潭市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绿色湖南”建设的重要时期。按照预定目标,湘潭市需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245万平方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扣上述目标任务,高品质、严措施,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为城市建设发展插上了绿色的腾飞翅膀。

  2011年湘潭市成功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后,按照示范工作和“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湘潭市成立了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市直部门及各县市、园区的负责人为成员。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湘潭市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绿色化等工作上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在此基础上,全市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从微观上明确推进的重点和顺序,把建筑节能推广的重心放在新建项目上,推广区域重点放在高新、九华、昭山等园区,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前期以太阳能光热技术为主,后期以利用光热和应用地(水)源热泵并重。将中建健康产业示范城展示馆、市公安局九华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治维稳保安中心、湖南兴业产业中心倒班楼AB栋等作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将湘潭市火车站、昭山两型产业发展中心、湘乡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韶山宾馆等作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从宏观上完善政策、强化保障,制订了《湘潭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湘潭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湘潭市绿色建筑技术推广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和引领全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有序推进。

  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贯彻落实相关建筑节能管理政策法规的同时,对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进行了规范,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约束和调控作用,确保绿色建筑工作沿着法制轨道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努力,湘潭市城区新建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率和实施率均达到100%,可再生能源企业数量在全省名列第一。江麓展览馆、湘潭市新火车站候车楼等建筑采用了地源(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九华工业园区的兴业公司厂房20兆瓦的光伏项目已完成,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屋面光伏系统。随着建筑节能和建筑绿色化的稳步发展,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的美丽家园越来越清晰地成为现实。

  跨越发展,幸福湘潭大崛起

  曾经走过的几年,湘潭狠抓城市建设,收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如今湘潭正以“城市带动战略”为指引,跨越式的新一轮城市建设徐徐展开。河东、河西两大区域新城建设、万楼新城和九华、昭山、天易三个新城组团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按照湘潭市委、市政府的谋划,这一个五年,是湘潭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五年,全市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改革开放,加快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幸福湘潭。这是市委、市政府发出的雄浑号召,是规划和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湘潭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纲领性思路。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湘潭将以城市群建设为方向,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以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城镇发展提质提速,全面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到2017年,湘潭市将争取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将106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打造成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城乡统筹核心区,湘潭县城区按主城区标准建设,将湘乡市、韶山市城区打造成2个区域副中心,打造半小时经济圈。突出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全力推进落实“北进中强”战略,对接长沙实现融城发展;高标准完善中心城区各项配套建设,大幅提升综合承载功能和高效运转能力;加快建设大交通,畅通区域经济大动脉。推进长株潭外环、长韶娄等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构建“三纵两横一环两支”高速路网,实现每个县(市)有3条以上高速公路过境,所有乡镇30分钟内进入高速公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推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向农村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我们相信,在湘潭市委、市政府和300余万湘潭人民万众一心、步伐坚定的开拓中,湘潭市的城市骨架将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将日臻完善、宜居程度将大幅提高、人居环境将越变越美、幸福指数将越来越高。湘江两岸,生机勃勃;莲城儿女,幸福安康。湘潭,这个莲城儿女共同的家园,将呈现出越来越迷人的神韵与风采!

  
协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市场信息  |  行业标准  |  技术交流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3 湖南省建筑防水协会 技术支持:智和网络
地址:长沙市劳动西路499号 直线电话:0731-84810620 传真:0731-84810620 湘ICP备20002511号